元宵已至|山河春醒 上元安康!

发表时间:2024-03-27 08:57
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朝。据传,汉武帝时期,宫廷中的嫔妃们在正月十五夜里放起了许多灯笼,以庆祝圆满的团圆。这个习俗逐渐传播到民间,演变成了如今的元宵

元宵节起源

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灯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关于元宵节的起源,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:

1、汉武帝时期。汉武帝在正月十五日祭祀“太一”神,这一习俗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。

2、佛教传入中国。东汉时期,佛教文化传入中国,佛教有在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、点灯敬佛的做法,汉明帝下令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从而使这一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。

3、道教“三元说”。根据道教“三元”的说法,正月十五日又称为“上元节”,主管三元的分别为天、地、人三官,天官喜乐,故上元节要燃灯。

此外,元宵节还与汉文帝有关。周勃、陈平等人协力于公元前180年扫除诸吕,拥立刘恒为帝,即汉文帝。勘平之日恰是农历正月十五日,为示庆贺,文帝每年此夜出宫与民同乐。古时正月又称元月,“夜”在古汉语中叫“宵”,所以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。

元宵节习俗

吃元宵

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。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。当时称元宵为“浮圆子”、“圆子”等,煮食元宵有月圆人圆、团圆美满之意。“元宵”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,南方地区较多称为“汤圆”,其外形相似,但制作方法不同、口感也略有差异。

闹花灯

闹花灯是元宵节一项重要传统习俗活动。元宵燃灯的风俗始于汉朝,兴盛于隋唐。隋唐以后,历代灯火之风盛行,并沿袭传于后世。民间有挂灯、打灯、观灯等习俗,故也称灯节。

猜灯谜

谜语一直是中华传统的益智游戏,到了宋朝,元宵节已有了“益智节”的含义,标志之一就是“灯谜”的出现。“猜灯谜”又叫“打灯谜”,把谜语贴在元宵节花灯上供游人猜,增添节日气氛。

舞龙灯

舞龙灯,也称耍龙灯或龙舞。中华民族崇尚龙,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。正月十五舞龙灯,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,奇丽壮观,流传于很多的地方。

踩高跷

踩高跷,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。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,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。踩高跷的角色,因身份不同,高低不一,造型各异。非常具有观赏性,深受群众喜爱。

倡议书

元宵节到来之际,为进一步传承良好习俗,弘扬传统美德,倡树时代新风,我校在此发出倡议:

一是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。倡导文明餐桌、文明旅游、文明交通、文明观演观赛、文明祭祀,宣传环保过节、勤俭过节、平安过节理念,大力倡树自律助人、孝老爱亲、诚信利他、节俭绿色、共建共享等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。
二是积极开展民俗文化活动。主动参加、组织家人朋友等开展猜灯谜、闹元宵,做花灯、乐元宵,赏花灯、“笑”元宵,读诗词、颂元宵,包汤圆、品元宵等活动,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传统民俗文化,增进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。
三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倡导大家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文明礼让、孝老爱亲、诚实守信、与邻友善。同时,建议大家放下手机,多陪伴老人孩子,主动增进亲情、友情、乡情,一起享受节日的美好时光。




·END·

图文来源|学生发展中心

部分来源青春菏泽(侵删)

编辑、制图|吴诗悦

审核|校务中心


福州市福外高级中学
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鹤上镇京环路8号
电话:0591-8731 2111
请扫码关注